關於立冬的風俗習慣
關於立冬的風俗習慣
立冬習俗
我國歷來有四立之說,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的合稱。立冬作為冬季這個季節的開始,民間主要有四大習俗慶祝這個節日。
北方吃餃子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面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也有種說法是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
立冬補冬抗嚴寒
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民間也有立冬補冬的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裡,人們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還用紅參、桂圓、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
冬泳
氣溫以17℃作為冬泳的起點;水溫以8℃作為冬泳的冷度標誌。17℃以下的水溫給人以冷感,低於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的感覺。
對於冬泳,一定要有一定基礎,循序漸進,應該從天氣暖和時堅持每天下水,持續進行鍛煉。另外,要選擇熟悉水岸情況的地點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邊的情況,就不要輕易下水,以免發生意外。另外,要結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顧。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就有了此習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
立冬詩詞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 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
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
惟有黃花不負秋。
立冬養生
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進補的好時節。因為進入冬季後,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冬令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以養藏為原則
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衣著的過少過雹室溫過低即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人體將會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以養腎為重
人生於天地之間,稟受陰陽之氣,體內陰陽變化與自然界陰陽變化緊密相隨。冬在五臟應腎,而體之陰陽根之於腎,因此冬季攝生的重點是調攝腎之陰陽。冬天天氣寒冷,寒與腎相應,最易傷害腎的陽氣。這對身體造成了兩個傷害,一是容易發生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疾病;另外,腎陽氣虛又傷及腎陰,腎陰不足,則咽干口燥,頭暈耳鳴疾病也隨之而生。所以說冬天對腎的保養十分重要。
以溫補為上
立冬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不但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養生:因人、因地而異。
關於立冬,你知道多少?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習俗
立冬不僅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豐收節」等習俗活動。此時,在北方,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禦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漢族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立冬習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襲至今的。
「立冬」日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稱「補冬」。
畬族登山、巡田,到神廟卜歲稱為「探寶。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
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
《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註:「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
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
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冬泳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拜師
冬季裡,好多村莊都舉行拜師活動,是學生拜望老師的季節。入冬後城鎮鄉村學校的學董(學校管理人員),領上家長和學生,端上方盤(盤中放四碟菜、一壺酒、一隻酒杯),提著果品和點心到學校去慰問老師,叫做「拜師」。
有些老師人家,在立冬或冬至這天,像過大事一樣,設宴招待前來拜師的學生。在庭房掛孔子像,上書「大哉至聖先師孔子」。學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禮,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後孰如孔子!」然後學生向老師請安,禮畢,學生分頭在老師家中做一些家務活。
冬學
冬天夜裡最長,而且又是農閒季節,在這個季節辦「冬學」是最好的時間。
冬學非正規教育,有各種性質:如「識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於掃盲;「訓練班」招收有一定專長的人,進行專業知識訓練,培養人材;「普通學習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冬學的校址,多設在廟宇或公房裡。教員主要聘請本村或外村裡人承擔,適當的給予報酬。
祭祖祭天
舊時,立冬這天,人們還要舉行祭祖祭天的活動。即便再忙的農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殺雞宰羊,準備時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一方面祭祀蒼天,感謝上天恩賜的豐年,並祈求上天賜給來歲風調雨順;而祭祀儀式後的酒食也可讓辛苦一年的農人,好好犒賞一下自己。
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吃餃子
北方有立冬吃餃子的風俗。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代人延續著這一古老習俗。
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立冬詩詞
《立冬》
左河水
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
四野修堤防旱澇,萬家曬場備冬藏。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立冬》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遠
奇峰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濕座氈。
肯信今 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棉。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見北人云大都是時亦無》
方回
立冬猶十日,衣亦未裝綿。
半夜風翻屋,侵晨雪滿船。
非時良可怪,吾老最堪憐。
通袖藏酸指,憑欄聳凍肩。
枯腸忽蕭索,殘菊尚鮮妍。
貧苦無衾者,應多疾病纏。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立冬》
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立冬聞雷》
蘇轍
陽淫不收斂,半歲苦常燠。
禾黍飼蝗螟,粳稻委平陸。
民饑強扶耒,秋晚麥當宿。
閔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縮。
薈蔚山朝隮,滂沱雨翻瀆。
經旬勢益暴,方冬歲愈蹙。
半夜發春雷,中天轉車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驚哭。
平明視中庭,松菊半摧禿。
潛發枯草萌,亂起蟄蟲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種不入土,春餉難滿腹。
書生信古語,洪範有遺牘。
時無中壘君,此意誰當告。
《立冬日作》
陸游
室小財容膝,牆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