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立冬節氣的民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立冬節氣

關於立冬節氣的民俗

立冬節氣的習俗

立冬的由來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立冬」和「立秋」一樣,古人同樣在這個季節用占卜的方法來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不無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這天,皇帝會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禮。

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立冬習俗

吃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迎冬亦稱「拜冬」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樣,立冬日天子也要舉行迎冬的儀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訴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開始沐浴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處迎冬。回來後天子要賞死事以安社稷,並且要撫恤孤寡。

冬泳

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節氣立冬節氣的傳統習俗,養生攻略

立冬時節的習俗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冬學

冬天夜裡最長,而且又是農閒季節,在這個季節辦「冬學」是最好的時間。冬學非正規教育,有各種性質:如「識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於掃盲;「訓練班」招收有一定專長的人,進行專業知識訓練,培養人材;「普通學習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冬學的校址,多設在廟宇或公房裡。教員主要聘請本村或外村裡人承擔,適當的給予報酬。

拜師

冬季裡,好多村莊都舉行拜師活動,是學生拜望老師的季節。入冬後城鎮鄉村學校的學董(學校管理人員),領上家長和學生,端上方盤(盤中放四碟菜、一壺酒、一隻酒杯),提著果品和點心到學校去慰問老師,叫做「拜師」。有些老師人家,在立冬或冬至這天,像過大事一樣,設宴招待前來拜師的學生。在庭房掛孔子像,上書「大哉至聖先師孔子」。學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禮,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後孰如孔子!」然後學生向老師請安,禮畢,學生分頭在老師家中做一些家務活。

放牛娃

漫長的冬季,嫩草少,喂牲口主要靠乾草料。為了改善牲口的飼料,趁嚴冬來臨之前的深秋和初冬季節,故有放牛吃青草的活動。冬季的麥田里像草萍一樣,一層青草鋪滿大地。只要麥根扎得實在,長出地面的麥苗,不怕牲口吃,不怕人腳踩。常見冬季裡在麥田搭台唱戲,人山人海把麥苗踏平了,但等於上了一層肥,第二年麥子長得特別興旺。因此,冬季裡在麥田放牧的人不少。陝西關中地區,冬季裡的麥田放牛娃多。放牛娃多半都是十幾歲的窮孩子,他們上不起學校,只好當牛倌放牛。放牛娃的任務是吃罷早飯,帶上幾個饃饃,把牛拉在野外的麥田里,讓牛吃草。中午一般不回家吃飯,啃冷饃,喝涼水,就算是一頓野餐。到了日落西山,天黑了再回家。牛肚子裡吃的草飽飽的,就算成功地完成了一天的任務,能得到主人的賞識,否則就要挨批評。放牛娃也有放牛娃的樂趣,他們成群結隊地聯合起來,趁牛吃草之際,在田野裡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一種是在地頭、路邊圍坐起來,「丟方」、「頂四楞」、「狼吃娃」,這三種遊戲都是民間圍棋形式,開展起來很簡便,用石塊在地上畫上棋盤,撿些石子作棋子,就可隨時隨地開展起來。還有一種野外遊戲是「打尜(ga),尜是用木頭削成兩頭尖中間大的一枚玩具。玩時先在地頭挖一小坑,用「木別子」(用木頭削成的木片)撐著,然後用尜棒(打尜的棒)擊打木別子的一端。尜揚起,再用尜棒向遠處打。打遠贏,打近輸。輸者喝蘇(一口氣從尜落處喊到打尜的起點)。再一種野外娛樂活動就是講故事、唱山歌、唱野亂彈(秦腔)等。在野外常聽到放牛娃的悠揚歌聲:「太陽出來滿天紅,放牛娃心裡喜呀喜洋洋……」還可以聽到放牛娃放蕩不羈的野亂彈:「窯門外,拴戰馬,將心疼爛……」

吃餃子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補冬

在人們還在享受秋日溫情的暖陽時,時間已飛快地來到了11月,立冬飄然而至。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裡,人們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在冬季人們應該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注意不宜過量的補,要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易於消化的食物。簡言之,冬至時,在民間有補冬的習俗,而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應該注意調養身體的方式和方法。

立冬養生別大補

1、盲目大補,易致上火

冬天是進補的好時節,似乎氣溫驟一下降,羊肉驢肉等滋補食物已經頻頻出現在餐桌之上。剛一入冬,嶺南的氣候比起北方要溫暖很多,不宜馬上食用溫熱大補的食物,如羊肉、驢肉、人參、鹿茸等,否則容易導致「上火」,待到三九寒冬時才可適當食用溫熱之品。建議初冬多吃平補甘潤的食物,如雞肉、豬肉、魚肉等。

進補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幼的體質虛實寒熱各有不同,如果盲目進補,反為不利。專家強調,冬季進補應根據個人體質強弱、胃腸功能好壞等個體差異而定,根據實際情況和氣候變化循序漸進地清補、平補、溫補、大補,切忌胡亂進補、長期大補、偏食偏補。

2、養生重點,補腎防寒

中醫認為,冬季進補講究養補腎。黃子夏介紹,向來有冬季養生重點是「養腎防寒」的說法。儘管目前氣溫不算低,但立冬過後氣溫必定是日漸降低,表現為陰盛陽衰,這些日漸增加的寒氣容易損傷人體陽氣。黃子夏表示,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氣充盈,則精力充沛、筋骨強健,腎氣虧損則陽氣虛弱、腰膝酸軟、易感風寒。因此,此時可以適當進食補腎食品,如芝麻、淮山、核桃、栗子、黑豆、海參等,以幫助機體抵禦寒冷。

3、初冬進補,先健脾胃

立冬後如何進補呢?中醫四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黃子夏解釋,儘管已經立冬,但廣州的初冬仍受深秋「尾巴」的影響,仍然會有「干」的症狀,如口乾、咽干、唇乾、鼻干、大便干結、皮膚乾燥等。因此,「燥則潤之」,黃子夏表示潤燥應以生津、潤燥、養肺為主。建議食用太子參、玉竹、枸杞、百合、無花果、雪梨、銀耳、木瓜等滋潤養陰的食物。

另一方面,立冬後進補,調養脾胃也很重要,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就是說,冬季進補能不能達到高效,關鍵在於脾胃受不受補。因此,冬季進補養生要從養脾胃開始,建議多用黨參、淮山、芡實、五指毛桃、栗子等補益脾胃之品。

4、早臥晚起,保證睡眠

中醫講究養生要順應自然,入冬後,自然界的陽氣漸趨潛藏,陰氣漸盛,這個時候的起居作息應注意保養內在之陰氣,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於成年人來說,一天最好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如果晚上的睡眠時間不足,可在中午補睡半小時到一小時。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復精力、養陰培元,有益於在冬季陽氣潛藏,養精蓄銳。

另外,應該早臥晚起,建議每晚最遲不超過11點入睡。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氣溫不算低,加衣加被不要太過,讓身體有時間去慢慢適應天氣的變化,可增加人體耐寒的能力。因此,睡眠時的被子應該以暖和、輕柔為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