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散文隨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中秋節

關於中秋節的散文隨筆

關於中秋節的散文隨筆篇【1】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在海上,山間,園內,街中,有時在靜夜裡一個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為什麼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難道那個服了不死之藥的美女便可以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麼?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鏡中看見了什麼人的面影吧。

關於中秋節的散文隨筆篇【2】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台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像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關於中秋節的散文隨筆篇【3】

偶然回頭時,發現身邊多了一個人,原來是跟隨我出來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們來背詩好嗎?寫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戰了。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我回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你說,月亮像什麼?」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裡,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你說呢?你覺得月亮像什麼?」我笑著反問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驚訝。我好奇地問:「你說說,這是什麼樣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會兒,說:「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他繪聲繪色地說著,彷彿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

天邊那些淡淡的雲絮在不知不覺中聚集起來,一會兒,月光就被雲層封鎖了。「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小外甥打了個呵欠,搖搖晃晃地走回艙裡去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我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