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是代表著什麼意思_九九重陽節的意思
九九重陽節代表的意思
重陽之意源於《易經》,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向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的這首詩或許就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個例子。
民間曾流傳有一個謎面為「九九重陽節」,猜一生肖的謎語。有種說法是,九九重陽,九九歸一,一即是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一的鼠。九九歸一雖然指的是「週而復始」或「歸根到底」,但不是原地輪迴,而是由起點到終點、由終點再到新的起點,這樣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螺旋式前進和發展的運動過程。
這則謎語,體現了人類對一切事物發展認識的辯證唯物論的哲學思想。佛語有云:「九九歸一、終成正果」。在這裡,「九」是最大的,也是終極的,古今人文建築都以之為「最」。要想「九九歸一、終成正果」,還需要「一四七,三六九」,一步一步往前走。九九歸一即從來處來,往去出去,又回到本初狀態。其實,這種回復不是簡單的返回,而是一種昇華,一種再造,一種涅盤,更是一個新的起點。
九九重陽節習俗
1重陽節的習俗:佩茱萸
在重陽節這天,人們或佩茱萸囊,或茱萸插頭,以驅邪求吉。古代人們習慣在重陽節這天,「折茱萸房,以插頭」說是可以辟惡氣,抵禦初寒。侵害身體的晚秋寒氣在古代常被視為鬼魅惡氣,能夠驅風逐邪、稍積祛寒的茱萸在民間成為驅病療疾的巫術用品。
2重陽節的習俗:吃重陽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民間要蒸重陽糕孝敬老人。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人愛吃。
3重陽節的習俗:喝菊花酒
菊花酒由菊花與糯米、酒麴釀製而成的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還有白菊花酒。重陽佳節,漢族民間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4重陽節的習俗:放風箏
風箏又名紙鳶、鷂子。自古相傳,重陽時有放風箏的習俗。那麼重陽節為什麼要放風箏呢?據史料中記載與古詩的描述,北方人放風箏多集中在清明時節,而南方人則多集中在農曆九月初九重陽之時,福州也因此一直保留著重陽時一定要登高放風箏的民俗活動。
5重陽節的習俗:孝敬老人
小時候,他們陪你長大,把你捧在手心,視若珍寶;有天你終於長大,他們卻變老了,眼睛花了、耳朵背了……即便他們可能忘了自己,卻依然不會忘記愛你。今天重陽節,告訴爸媽:任歲月倏忽,我們陪你們一起變老。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今天重陽,一起許個願,祝家裡的老人健康長壽,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
6重陽節的習俗:登高
登高,指重九登高的習俗。這一活動具有陶冶情操、鍛煉體魄的特點,故屬節令性的一種民俗體育活動。古人登高,一般在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之日進行,但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也有農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時間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