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臘八節有什麼意義 讓你明明白白過臘八
過臘八節有什麼意義 讓你明明白白過臘八
進入臘月,人們迎來的第一個節日就是「臘八節」了。這一節日最早則是以「臘祭之日」出現的。每年年終,天子都率眾舉行臘祭活動,「臘日」無疑在年終的最後一個月內。但具體在哪一天呢?歷史上卻不盡相同。周朝以農曆十月為歲終之月,故臘日在孟冬;漢朝以後行夏歷,以十二月為歲終之月,因此臘日在十二月。《說文解字》中說:「冬至後三戌借祭百神」,可見漢代的臘日是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可是,冬至在我國的農曆中,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日子。因而,使得冬至後第三個戍日臘日也不是一個固定的日子,有時也會落到下一年的正月裡去。這就不符合農曆每年十二月進行臘祭的規定了。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臘祭的日子固定在農曆每年十二月裡的某一天。那究竟是哪一天比較合適呢?南北朝時,根據天子臘祭活動的內容「八臘」,將臘祭之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這樣一來,「臘日」始終在年終的十二月裡而不會改變,且「臘八」與「八臘」相符,因而「臘八」便逐漸成為一個民間節日了。《荊楚歲時記》等有關古籍中都記載說:每逢十二月初八臘日這天,村人聚在一起並擊細腰鼓、戴胡頭、扮金剛力士跳驅瘟舞,諺語稱「臘鼓鳴,春草生」。
「臘八節」除祭祀諸神之外,我國民間還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普通百姓人家,都要熬煮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雜糧等供僧侶煮粥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並圍桌一起食用,以求來年豐收安康。
現在民間煮食「臘八粥」,有教育子女勤儉持家、反對好逸惡勞之意義,還有盼望五穀豐登之意。
臘八節的傳說故事
傳說一:臘八粥傳自印度
釋迦牟尼捨棄王位,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傳說二: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所以人們在臘月初八這一天熬臘八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三: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長城,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人們每年臘月初八便吃「臘八粥」悼念這些工人們。
傳說四:教育後輩要勤儉持家
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斷炊了,那小伙子飢腸難熬,遍搜家裡的罈罈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煮成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決心痛改前非。人們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
傳說五: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
傳說六:臘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五穀雜糧熬粥喝,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那個特殊的日子,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那粥命名為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