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來歷簡短 二十四節氣立春的來歷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立春節氣

立春的來歷簡短 二十四節氣立春的來歷

立春的來歷簡短 二十四節氣立春的來歷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俗稱打春,標誌著一年春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頭一個節氣,時間約在春節前後。早先年民間於立春日要舉行迎春神活動的。春神相傳叫句芒,人面鳥身,主春事。古代「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可見迎春神是一項比較古老的節俗活動。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古代說法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立春貼春聯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立春氣候

立春不僅是干支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也意味著萬物生長、春耕播種,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中國人熟知的「節氣歌」,暗含了二十四節氣的先後順序。

立春習俗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後,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來。

祭祀祖先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志》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志》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

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用蔥、蒜、椒、姜、芥五種辛辣食物調和而成)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

踏春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喜歡外出遊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鞭春牛

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了。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