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老人玩的遊戲_重陽節遊戲有哪些
關於重陽節老人玩的遊戲
1、擊鼓傳花
組織老人圍成圈,其中一人拿花,一人背著大家或蒙眼放音樂或擊鼓,聲響傳花,聲停花止。花在誰手中,誰就中彩,如果花束正好在兩人手中,則兩人可通過猜拳或其它方式決定負者。通過遊戲活躍老人之間的氣氛,發現老人的才藝,瞭解老人的特點。通過舉辦具有老人參與、富於交流性的適合老人特點的活動,以促進老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營造歸屬感,保持健康心態。
2、挑戰數數字
所有人圍成一圈,需要共同完成一件任務——數數。數數的規則是每人按照順序一個人數一個數,從1數到50,遇到7或7的倍數時,就以拍巴掌表示。然後由原來的逆時針順序改為順時針開始數。比如,開始按順時針方向數到6以後,數7的人拍一下巴掌,然後按逆時針方向數8,當數到14的時候,拍一下巴掌,方向又變為順時針,如此類推,直到數到50。通過遊戲考驗老人的靈敏度,提高老年人的反應能力,可以有效幫助老年人預防老年人癡呆症。
3、套圈奪寶
用易拉罐擺成三排,老人在一定距離處用鐵圈套易拉罐,套中者則加分。通過遊戲豐富娛樂生活,提高老人的積極性,加強老人之間的交流互動,使老人老有所樂,增強老人的身心健康。在娛樂的同時,讓老年人活動一下筋骨,出出汗排一下毒。
4、折紙花、送祝福
在折紙花的活動中,提高了老人積極主動性、耐心,鍛煉老人的動手能力,延緩衰老速度,降低多種病症的發生率。折紙花,由於步驟比較複雜,有些老人學習過程較慢,所以先學會的老人可以教還沒學會的老人,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加強了彼此情感的聯繫。
5、畫鼻子
在白板上畫一人像,無鼻子,老人與一定距離處蒙眼前行,工作者在旁邊協助,在白板上畫上人像鼻子。以位置的準確與否為加分條件。該活動,是工作者與老人之間的互動,在互動中,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6、猜謎會
老人拿著謎底找謎面,找對者加分。這是一項智力遊戲,在遊戲中,老人開動自己的腦力,主動參與活動,達到延緩衰老速度,降低患老年癡呆症的概率的效果。
重陽節習俗
一、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台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二、登高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大家還記得這首耳熟能詳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把。登高是重陽節最重要的習俗。在金秋九月,登高望遠,使人心曠神怡,健身祛病。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登高易思遠,站在高山遠眺家鄉,亦是文人墨客對情感的宣洩。
三、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012年12月28日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