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暑的養生和農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大暑節氣

關於大暑的養生和農事

大暑農事

早稻收穫及晚稻插秧「禾到大暑日夜黃」,對中國種植雙季稻的地區來說,適時收穫早稻,不僅可減少後期風雨造成的危害,確保豐產豐收,而且可使雙晚適時栽插,爭取足夠的生長期。要根據天氣的變化,靈活安排,晴天多割,陰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雙晚,最遲不能遲過立秋。

灌溉棉花花鈴期葉面積達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間土壤濕度占田間持水量在70-80%為最好,低於60%就會受旱而導致落花落鈴,必須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溫時進行,以免土壤溫度變化過於劇烈而加重蕾鈴脫落。大豆開花結莢也正是需水臨界期,

對缺水的反應十分敏感。農諺說:「大豆開花,溝裡摸蝦」,出現旱象應及時澆灌。

抗旱酷暑盛夏,水分蒸發特別快,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長的作物對水分的要求更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黃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節孕穗,即將抽雄,是產量形成最關鍵的時期,要嚴防「卡脖旱」的危害。

大暑養生

飲食

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

大暑養生

1、藥粥

著名醫家李時珍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

《醫藥六書》讚:「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2、飲水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物質。由於天氣炎熱,人體的水分蒸發消耗過快,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平時喝開水最好,也可以飲用綠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藥茶,出汗的較多的飲用糖鹽水、茶水等,適當補充鹽分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避免脫水。

3、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4、食材

綠豆

中醫上說:「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綠豆:」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腫脹「。

冬瓜

中醫認為,冬瓜味甘、微寒、無毒,有清熱毒、利小便、止渴除煩、祛濕解暑的功效,是一種解熱利尿比較理想的日常食物。連皮一起煮湯,效果更明顯。

苦瓜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熱、消暑、生津、清心、明目。傳統醫學認為,苦瓜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生食清暑瀉火、解熱除煩;熟食養血滋肝、潤脾補腎,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還能緩解熱病煩渴、中暑發熱、痢疾、痱子等。

健身

預防中暑高溫天氣盡量不外出,不進行戶外體育鍛煉或者從事體力勞動。

預防情緒中暑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慾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盡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運動量不宜大。三伏天裡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年輕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溫中健身,也要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

要注意開窗通風防暑氣,保護好心神,讓心靜下來,確保精神飽滿。

度苦夏,除了要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飲食調理,具體而言,應注意以下幾點。

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濕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濕食物的攝入。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