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臘八節的習俗_山東人怎樣過臘八節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臘八節

山東臘八節的習俗_山東人怎樣過臘八節

山東臘八節的習俗

在我們山東老家,「臘八節掃屋」的說法叫得很響亮,簡直就像炮打不動的民間「法定日」一樣,家家戶戶都在這天忙著大掃除。因為平時是不能隨便掃屋的(除非是為了佈置新房娶新娘),生怕招惹得罪了「宅神」。而臘八節這天就可以放心大膽、毫無顧慮地掃屋了。據老輩們說,這天是「宅神」的「衛生環保日」,也到了該乾淨乾淨的時候了。

「臘八掃屋」是為了把一年來的灰塵與晦氣通通打掃乾淨,村裡很多人在幾天前就早早地把掃屋的笤帚綁在長桿子上做好了準備。為了便於掃屋,清掃起房間來不礙事,把房子的裡裡外外、角角落落、旮旮旯旯都徹頭徹尾地清理乾淨,必須把屋內的諸多傢俱逐一抬出來。男爺們忙著在屋內打掃,女人們則趁機在院子裡忙著擦洗傢俱、收拾餐具、整理衣物等等。在鄉下,最難掃的就是「飯屋」(廚房),因為農村人生火做飯大都以燒柴草為主,滿屋都是煙熏火燎的黑色灰塵,掃屋的人必須穿上破舊的衣服,並戴上草帽、口罩、眼鏡等,揮動著「長柄笤帚」用力掃。如果誰家在臘八節這天確實沒時間掃屋的話,那只好等到臘月二十三打發灶王爺上天的時候一塊掃了。在掃完屋子之後,還要忙著「投煙筒」、「刮鍋底」、「糊爐灶」、擦門窗等等,這叫做面貌一新迎新年。

進入臘月之後,從初八這天開始醃製的豬肉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稱做臘肉了。其實,醃製臘肉的方法很簡單,先把豬肉洗淨晾乾後,切成大小適宜的方塊放置在瓷罈子裡,再用適量藿香稈、薄荷葉、花椒皮、薑片、八角茴香及食用鹽,熬製成「五味香料鹽水」(「五味香料鹽水」的多少要根據肉量而定),然後把「五味香料鹽水」澆在罈子裡的豬肉上。為了防止醃製的臘肉因為鹹度不足,而出現變質變味或儲存時間過短的情況,最好再在豬肉的表面上多撒些鹽。這樣醃製出來的臘肉不僅質美味香,而且還能吃到來年的五一節前後。

北方臘八節的食俗

一、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二、麥仁飯

青海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三、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四、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臘八節簡介

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後來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內容
猜你喜歡
萬年曆查詢
老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