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小暑傳統習俗吃什麼食物
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小暑傳統習俗吃什麼食物
1、吃三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2、食新(食辛)
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3、黃瓜+煮雞蛋
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4、吃餃子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5、吃麵
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干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
6、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小暑飲食注意事項
1、宜清淡,食蔬果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2、西瓜好,慎點吃
在天氣炎熱難耐之時,若在戶外活動較多,有時會感到不適。就如人在太陽底下曝曬,常會多汗氣喘,這就是「暑邪傷津耗氣」的表現了。消暑生津的食物有很多,而性味甘寒的西瓜則有較好的清熱生津效果。若因受暑而出現煩熱口渴等表現,可選擇食用。但因西瓜性寒,體質虛寒的人若服食過量,則容易導致洩瀉、腹滿等胃腸不適疾病,不可不慎。
3、飲水足,補水分
高溫酷暑的夏天,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及時補充水分;千萬不要等口渴時才飲水,因為口渴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
4、清補涼,健脾胃
於濕氣較盛之時可考慮選用一些有清熱袪濕功效的食材和藥材,坊間有一種名為「清補涼」的藥方,材料一般有綠豆、淮山、蓮子、芡實、薏苡仁等,有清熱利濕健脾之效,可加入適量瘦肉作湯食用。不過需留意現成的「清補涼」湯包所含材料不一,宜先咨詢中醫師的意見選用。
5、多喝湯清熱解暑
小暑節氣當人出汗比較多、體液損耗比較大的時候,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於消化吸收。喝湯最好喝綠豆湯,綠豆性涼,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綠豆加一些食物或藥物可做成清熱解暑可口的湯,如綠豆薄荷湯、綠豆南瓜湯、綠豆薏苡仁湯、綠豆銀花湯。另外,用西瓜皮和花生各100克,麥芽、薏苡仁各50克,煮成湯汁飲用,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的作用。
6、多吃粥滋陰養生健脾胃
多吃粥類食品,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對於身體大有好處。用於防暑的粥品有綠豆粥、荷葉粥、鮮藕粥、生蘆根粥等。也可用決明子、白菊花各1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煮成粥,作為小暑的清涼飲料。另外用白心蕃薯、芥菜適量加入粳米中煮成粥食用,有解暑發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