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預防小暑妙招
小暑節氣的含義
7月7日是小暑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氣候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佈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後,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佔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係很大,必須及早分別採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小暑節氣不穿上衣會更熱
盛夏中,有些人喜歡光著上身乘涼,認為赤膊涼爽。其實未必如此。養生專家提醒,當氣溫接近或超過人的體溫時,赤膊不但不涼爽,反而會感到更熱。
專家解釋,人的體溫調節不僅靠皮膚蒸發,還和皮膚輻射有關。當外界溫度超過37℃時,體溫主要靠皮膚蒸發來散熱;當氣溫繼續升高時,皮膚不但不能通過輻射方式來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使人感到更加悶熱。所以,盛夏時節最好不要光著上身。
專家建議,適當穿些衣物,一來可隔熱,二來可以阻擋紫外線的照射。紫外線既容易產生熱量,又容易造成曬傷。小暑節氣,太陽距地面較近,晴天時空氣中紫外線含量在一年當中是比較高的,因此,應該多加小心。
此外,夏季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做些調整,以遲睡早起為宜。雖然個體差異很大,但大多數人應遵循這樣的原則:晚上10時至11時就寢,早上5時半至6時半起床;午飯後半小時進行短時午睡。此外,三餐及鍛煉、用腦、休閒的時間均應明確。這種「定時」在夏季、尤其是盛夏時節尤其重要。
中暑的預防
中暑是夏季常見的急診,加強預防可以大減少發病率,中暑的預防應注意幾點: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保證足夠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體能,並達到防暑目的。
2、科學合理的飲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適量的動物蛋白質和脂肪,補充體能消耗。切忌節食。
3、做好防曬措施。室外活動要避免陽光直射頭部,避免皮膚直接吸收輻射熱,帶好帽子、衣著寬鬆。
4、合理飲水。每日飲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鈉0.3%-0.5%為宜。飯前飯後以及大運動量前後避免大量飲水。
中暑了怎麼辦
1、立即將病人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有利於散熱。
2、補充水及電介質。
3、用風油精或清涼油塗於病人的頭部太陽穴;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丸等藥物。
4、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3點處理外,應立即轉送醫院救治。